導讀:現如今,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近年來,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社會生產結構的升級使得體力勞動逐漸被腦力勞動所取代,多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成為主流,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了飲食結構的變化,高糖、高熱量、高脂肪的膳食漸漸成為大多數人的日常……
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成為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世界上有15.5億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2021年全球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人數增長到了18.1億,平均每4個人中就有1個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此外,根據預測,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全球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人數將以穩定的速度持續增長。
從學術上來說,非酒精性脂肪肝指的是“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肝細胞內脂肪過度沉積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與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性密切相關的獲得性代謝應激性肝損傷”,簡單來說就是肝細胞脂肪化,當肝細胞脂肪化數據超過5%時,即可診斷為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又被稱為“沉默的疾病”,多數時候沒有臨床癥狀或癥狀不明顯,患者經常無形中任其發展成肝炎、肝硬化、肝細胞癌等疾病,這些疾病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害,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因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早期檢測十分重要。
日前,上海
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賈偉平院士聯合香港大學和德國Hans Knöll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Risk assessment with gut microbiome and metabolite markers in NAFLD development,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基于腸道微生物組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病進展預測模型,能夠對非酒精性脂肪肝進行早期檢測。 目前,超聲、CT等影像學檢查雖然能夠對非酒精性脂肪肝進行檢查,但活檢穿刺仍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診斷的“金標準”,然而活檢穿刺也存在著取樣誤差、并發癥、價格昂貴等缺點。為此,學界也一直在鉆研更為廣泛的
無損檢測手段。
研究人員對某個社區列隊的約2500名參與者進行了4.6年的隨訪,通過對參與者的基線糞便和血清樣本進行宏基因組和代謝組學分析,研究人員將基線微生物的14個特征作為風險評估指標開發了一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預測模型。
該預測模型可以根據腸道微生物組特征來預測個體是否會患非酒精性脂肪肝,準確度可達80%,與其他預測模型相比準確度更高;此外,由于當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超高發病率,預計該模型成熟后進入臨床將會有廣闊的市場。
好消息是,大多數非酒精性脂肪肝經過治療后是可以完全逆轉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1/4的朋友們,從現在開始少吃多動吧!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