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時事聚焦】社會的發展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讓消費者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而隨著選擇權的提升,消費者也越加的重視產品本身的品質。而決定產品品質的除了其基本的功能性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安全性。
事實上,如今的消費群體對于安全性的重視程度非常高,甚至一款產品,如果能夠提供出足夠充分的安全證明,那么這款產品就很有可能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也正因為如此,安全性成為了眾多商品打在“廣告”上的宣傳點,甚至商家會用一些誤導性的詞語來誘導消費者往安全性上想。最近化妝品領域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愛美是人之常情,而對于重視外貌形象或者經常出入公開場合的人來說,化妝品許多時候算是一種特殊的“必需品”了。也正是因為有著如此廣闊的市場環境,化妝品產業的發展非常迅速。并且還誕生了許多特殊的化妝品概念,例如最近特別火的“食品級”化妝品,而這個“食品級”便是誤導消費者購買化妝品的有利證據。
這類食品級化妝品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宣稱妝品原料都是“無添加”“純天然”,并且還會刻意地標注“可食用”幾個字。而從成分來看,其中甚至會出現不少我們熟悉的可食用物質。而在這些特點的包裝下,便給人營造了一種“安全感”,好像這種“甚至可以吃”的化妝品真的比傳統的化妝品更具備安全性。
但事實卻并非如此。我國對于化妝品有明確的指標,并且這些指標中對化妝品安全性的判明有著非常明確的記載,至于是否可食用,和化妝品本身安全性并沒有關系。甚至如果化妝品中使用了“食品級”原料,也有可能違規了。
根據《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 給出的標準來看,針對未收錄在《化妝品已使用原料目錄》中的原料,需要對其皮膚刺激性、皮膚致敏性、光毒性、光敏性等進行毒理學評估,并且在評估安全的前提下,經國家藥監局化妝品新原料注冊或者備案后,才能作為原料使用,不然均屬于違規使用原料。并且,像是魔芋、維生素K-1等雖然屬于食品級材料,但是確實化妝品禁用原料,因此,“食品級”三字和化妝品其實沒有之間聯系。甚至這種通過“食品級”“可食用”等標簽來誤導消費者的行為,還違反了化妝品標簽管理的法規規定。
當然,這并非特例。事實上,前些年特別火的“藥妝”同樣也是這個問題。藥妝在不同國家概念都有所差異,但是在我國,“藥妝”是不被承認的概念。根據《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規定,化妝品不得宣傳療效,不得使用醫療術語換言之,如果一款產品在我國以藥妝自稱,那么基本就可以確定它在混淆消費者視聽了。
因此,消費者購買化妝品的時候,應該提防這種廣告中的騙局,要清楚只有檢測結果和有關機構證明提供的安全產品,才是安全的,所以標準中不存在的概念,無論再怎么包裝也無法用來證明產品的完全性。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