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行業要聞】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3D打印逐漸成為一種備受人們歡迎的新型制造技術,醫學、
建筑、汽車及
航空航天等許多行業都開始在生產過程中引入3D打印技術及其相關產品。在醫學領域,3D打印技術可以制作人體骨骼,幫助患者恢復健康;而在建筑、汽車和航空航天等領域,3D打印技術又能夠制造出高性能材料與零部件,讓建筑物和工業產品變得更加堅固適用。
3D打印技術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又被稱為增材制造,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主要是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可粘合材料例如纖維、塑料、皮革及金屬等物質,通過逐層堆疊累積的方式來構造物體。與其它傳統制作工藝相比,3D打印可直接利用數字模型文件制作實體,任意復雜結構的產品都能夠通過3D打印技術制造出來,而且其單獨制作零件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
為了推動3D打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近幾年我國政府先后出臺了多項相關政策大力支持,加之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國內的3D打印產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也在持續擴張。但在3D打印技術從概念走向實踐的過程中,同樣面臨著許多制約和不足。例如原材料的問題,現階段可用于3D打印的材料種類并不多,主要包括塑料、樹脂以及石膏等,工業級的3D打印材料更少,常用的金屬材料只有十幾種,并且還必須配合專用的金屬粉末材料才能滿足打印需求。面對發展如此之快的3D打印市場,如何開發出更多可適用的打印材料是一個首要難題。
另一方面,3D打印技術對環境和人體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也十分值得人們關注。3D打印機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塑料、金屬、納米材料以及聚合物材料等,由于其是通過高溫熔化塑料和樹脂等材料,因此在打印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對人體有害的揮發或半揮發性有機物和超細顆粒物。上已經有多項研究證實,3D打印機在運行過程中釋放出的顆粒物能夠通過呼吸道深入肺部,影響室內空氣質量和公眾健康。
在研究3D打印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危害方面,科學家們面臨的難度還很大,不同的打印機、材料、打印溫度、室內面積以及擴散條件等,都對檢測結果有影響,因此不僅需要建立有效的檢測標準和科學的檢測方法,還需要利用更加專業可靠的檢測儀器來對污染物的成分、濃度等數據進行分析測定。
如今,3D打印技術已經能制造出假肢、汽車、飛機以及房屋等各種物品,而且它還在不斷創造著更多可能。但是,這項新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也需要我們辯證的去看待,尤其是它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以及如何去降低或消除這些危害,都是3D打印技術需要在未來盡快突破的阻礙。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