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行業要聞】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不少工廠面臨著“無人可用”的境地,而一些工廠因為機器人的大量使用,卻沒有受到很大影響,早早的復工復產,生產秩序穩定。
在人工智能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以及受人口紅利下降、人力成本上升影響,范圍內,智能工廠、工業機器人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生產中,“機器換人”已經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不可避免的潮流趨勢。
比爾·蓋茨曾預言,機器人將重復個人電腦崛起的道路,成為下一個改變世界的技術。事實上,近年來機器人在的迅猛發展似乎正印證著這一預言。10月20日,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顯示,到2025年,將有超過8500萬個人工工作崗位將被機器取代。
世界經濟論壇此次調研涵蓋了300家規模較大的公司,這些公司在范圍內共擁有近800萬的員工。超過50%接受調研的雇主表示希望加快公司中部分崗位的自動化進程。43%的雇主表示,他們可能由于技術原因裁減崗位。基于數據的人工智能的技術可以幫助企業用各種自動化裝置取代人們的各種生產活動,從而提升社會整體發展效率。
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的推動下,國內許多企業都在積極布局機器人在各個生產環節的應用,以實現生產線的快速替換,儀器儀表制造行業也不例外。比如威勝集團、川儀股份、天康集團、福建虹潤精密儀器等一大批企業通過“機器換人”實現減員增效。
從勞動密集型脫胎換骨,走向智能制造,制造業“機器換人”已成為無法逆轉的趨勢。這種轉變,一方面是對沖工人流失和“招工難”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希望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以節省成本。
隨著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和“機器換人”步伐的加快,不少一線工人開始擔心“機器換人”會影響自己的“飯碗”。其實,“機器換人”背后,人才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未來一個時期,單一技能、單一技術的簡單崗位會被“消解”,但新的多技能多技術復合型崗位在快速產生。這些新職業崗位的產生速度,甚至可能會超過簡單傳統崗位的消失速度。
所以說,“機器換人”過程中的“減人”“增人”現象,減的是可重復工種的普工,增的是適配專業的新技術工人,用于對機器人進行編程及維護保養等。現在,很多制造企業喊缺人,其實缺的是技術人員,機器人技師、機器人工程師等技術工人更是“一師難求”。
因此,面對“機器換人”,一線工人不必過分擔憂,但需要適當做好準備,尤其是從事重復性工作和教育背景較弱的人員,需要提高風險意識,未雨綢繆。通過企業內部培訓或培訓機構專業認證培訓,學習機器人操作、機器人維護、機器人編程等技術,用新技能武裝自己,從傳統的藍領工人轉變為指揮機器人的“灰領”工人,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
“機器換人”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