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行業要聞】科學儀器拓展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被稱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者”和“奠基石”,經濟發展及產業轉型升級的“倍增器”和“助推器”,同時也是大國博弈的一個有效的“政治籌碼”。
近年來,國產儀器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已見成效,部分儀器業已實現國產化。但由于儀器研發基礎較為薄弱、技術積累相對不足、自主研發新產品能力不強、關鍵器部件“空心化”等原因,儀器進口依存度高的難題仍未得到有效化解,國產儀器研發制造與先進水平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在由儀器制造大國邁向儀器制造強國的奮進之路中,如何盡快提升儀器國產化水平,如何加快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儀器,現已成為儀器行業不容忽視且迫切需要破解的重要問題。
近日,在杭州市青山湖科技城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峰會上,多位科研院所專家、儀器企業高管以“中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研發痛點分析和市場化銷售機制新突破”為主題,就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科研儀器設備自主創新能力、搭建“研發企業-重點用戶-管理專家”協作機制新模式進行了研討,角逐儀器市場。
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儀器制造企業主營業務逾10億元的不過10來家。以
電子測
量器為例,全國范圍內年銷售額逾10億元企業僅有1家,年銷售額逾億元企業不過數家。
剖析國內儀器品牌則較為稀缺的原因,主要源于兩方面:一方面是儀器技術創新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撐,必須投入充足的研發資金,而這對于儀器制造小微企業而言,顯然并非易事;另一方面,儀器研發周期漫長,普遍需要費時5至10年,而從基礎研究到產品應用則需長達約10年的培育期,往往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國內儀器制造企業普遍缺乏如此這般耐得住寂寞長期“坐冷板凳”潛心研發與培養市場的定力與耐心。
此外,專家建議:未來科學儀器發展應用擁有巨大前景潛力,應通過培養大型儀器企業和隱形企業等舉措,實現科學儀器自主可控。與會專家強調,我國科學儀器工業基礎薄弱,產業鏈尚未成型,需要更多投入和長期培養。不難理解, 科學儀器是一項多學科融合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突破,同時還需要材料、器材、部件、制造工藝、設計仿真軟件等工業基礎的支撐。
科學儀器也對提高制造業裝備水平和生產效率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科技平臺處處長李華對此表示,科技部基礎司目前正在規劃制定“十四五”重大儀器研發計劃,將通過加強科學儀器前瞻性創新研究等,推動中國科學儀器自主創新發展。
業界專家認為,一方面,應加大資金投入,加大儀器高水平創新人才培養力度,讓一大批儀器研發與制造的優秀人才迅速成長;另一方面,應優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考核評價制度,保障儀器研發工程技術人才穩步成長,促進更多優秀人才充滿激情、動力十足地投身于儀器研發工作。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