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 能源環境】每年夏天臺風登陸時天氣預報在臺風警告的同時總會提醒大家小心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于很多在東南沿海地區長大的人來說,這就是對地質災害的初印象。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嚴重、受威脅人口多的國家之一。不止東南沿海地區,我國地質災害分布集中的地區約占全國總面積一半,其中西南地區受災為嚴重。
據統計,2018年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2966起,造成的傷亡失蹤人口將近200人,直接經濟損失 14.7 億元。這一數據與2009年以來多年同期對比已經是低水平。除了2018年地質災害發生數量較少之外,監測預警技術與監測儀器的進步也是人員傷亡數量與經濟損失減少的主要原因。
與至今只能在震后發布預警的地震監測不同,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可以回答地質災害何地、何時可能發生的關鍵問題。自2003年我國開展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以來,全國地質災害易發省份,如四川、甘肅、湖南等地都建立了地質災害專業監測站點,對隱患點進行監測,初步形成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
不同地質災害高易發區采取了不同的監測方案。例如三峽庫區的地質災害與水庫蓄水有關,就增加滑坡地下水微流速監測儀、孔隙水壓力監測儀等新型監測儀器監測庫區水體變化。而西南山區的地質災害主要類型為降雨型,因此監測站的監測儀器主要偏向水位計、雨量計、泥位計等與降雨相關的儀器。
然而地質災害依然防不勝防。雖然目前全國已經查明約19萬處地質災害隱患點,但受限于調查方式,還有大量的隱患點沒有被發現。由于地形難以鉆探、植被遮擋地表等因素的影響,傳統地質勘探手段很難再提前發現新的隱患點。監測預警技術的改進與監測儀器的更新換代已經成為地質災害預警工作繼續開展的必然要求。
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儀器設備方面,去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
環境監測院與多個單位聯合開發了雨量計、土壤含水率計、裂縫計等6種單功能普適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設備,在成本、安裝方式、功耗以及性能等方面對常用的監測預警設備進行了改進與升級。同時還制定了監測數據通訊的行業標準,實現了數據實時傳輸。
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方面,成都理工大學提出了傳統鉆探分析與衛星遙感以及無人機測繪相結合的一體化監測方式。無人機與衛星可以在傳統勘探手段不容易實現的地區進行監測,直接在三維地形上監測地表變形幅度,還可去除植被的影響,極大提高了監測的效率與準確性。
2018 年我國準確預報地質災害 496 起,2019年1至10月準確預報地質災害939起,成功的預報預警避免了大量人員傷亡與直接經濟損失。雖然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依然嚴峻,但隨著監測預警技術的發展,地質災害對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也會越來越小。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匿名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